高职院校会计类课程思政体系构建研究
——以企业财务会计(上)课程为例
会计学院 查小玲
摘 要:传统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两张皮”,随着习总书记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高校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思政教育全面深入高校各门课程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下一目标。文章在了解高职院课程思政实践背景及现状的前提下,结合会计类核心课程《企业财务会计(上)》的课程特点,分析该课程思政改革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提出该课程思政体系构建的思路和方法,并客观评价了该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程思政体系;会计;高职院校;企业财务会计(上);效果评价
一、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实践的背景及现状
(一)实践背景
“课程思政”认识缘起于习总书记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此次会议提出几个论断:第一,以学生为中心;第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三个规律;第三,用好主渠道,即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只当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事,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是课程思政的聚焦和深化。2018年5月,习总书记在该次会议上的讲话强调“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也就是说高校只有抓好这一根本才能办好、才能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此,要抓好三项基础工作:第一,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四个自信”;第二,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即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第三,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即把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到学科、教学、教材和管理等多体系中。
上海“课程思政”改革敢为人先、谋划超前,路径清晰、层次分明,领导重视、建章立制,取得了重要进展,体现了上海市“改进”的努力、“加强”的时效、“创新”的意识、“提高”的水平,为其他各市构建“以思政课为核心、各类课程同向同行的课程体系”提供了一套有价值、可推广的“上海经验”。随后,在全国各大高校纷纷掀起了一股思政改革浪潮。
(二)实践现状
国内对思想政治教育从未松懈,一个孩子可以说从幼儿园到义务教育,再到高等教育的全过程都在接受系统的思想政治洗礼。
截止2020年7月,根据中国知网数据,以“课程思政”为篇名搜索出近4800篇文章。2016年至今,纵观已有文献资料,很多学者开始研究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课程如何进行课程思政改革,各大高校正在如火如荼的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碎片化的改革成果。李雪琴(2018)通过介绍上海立信学院“财务会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指出专业课程思政案例教学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会计诚信理念的重要性,有效帮助学生从理论知识向实践运用转化;王立新等(2018)从课程思政视角研究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指出,会计专业课、思政课从来不曾割裂,每一门课都应该求真、触情,并传递价值观,不仅要帮助学生“专业成才”,更要促进“精神成人”。篇幅限制,这里不再过多罗列已有研究成果。
总之,目前很多高校课程思政议题尚在探索阶段,需要国家、高校、教师等多个层面共同努力,开发出符合课程特点、认知规律的全套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二、企业财务会计(上)课程特点与改革必要性及可行性
(一)企业财务会计(上)课程特点
在我校会计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七个专业核心课程都设置了《企业财务会计(上)》,该课程的前导课程是《会计职业基础》,后续课程有《企业财务会计(下)》、《税法》、《成本会计》等,本课程衔接初级会计职称考试中的初级会计实务,根据相关调研数据,本课程具有知识点多、专业性强、实务要求高等特点。
(二)企业财务会计(上)课程思政改革必要性
1.是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自1999年至今,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大力发展,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对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的培养主要通过思政课程。然而通过网络信息资源,我们了解到“2019高职生服药自杀”、“2018新生微博辱国被开除”、“2020留学生许可馨事件”等,可见高等教育单纯依靠思政课程教育学生思想政治观念远远不够,需要通过课程思政改革一同引导学生树立的正确的三观,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2.生源层次与课程特点推动会计专业课程思政改革
目前高职招生生源主要有普通招生、提前单招、对口单招、注册招生等几种情况,相较本科院校生源层次较低,这部分学生有学习热情但不能持续保持,有学习动力但易受外界干扰,有学习能力但缺乏自觉性。《企业财务会计(上)》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一门核心技能课程,知识点多、专业性强、实践要求高,单纯的知识传授课堂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传统教学内容和方式取得的教学效果较差。因此,急需推动该课程的思政改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增强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3.社会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新要求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化网络时代背景下,我国高职学生更易受外部不良风气的影响,形成“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之风,因此,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从而保证高职院校的发展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二)企业财务会计(上)课程思政改革可行性
1.丰富的课程资源为课程思政改革提供专业基础
本课程有效运用泛雅教学平台、学习通APP、QQ微信类交流工具、互联网技术等信息化教学工具,合理组织课程微课、课件、教案、动画、图片、网络优秀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丰富的课程资源可以使学生活跃思维、增强理解与记忆。课程平台丰富的课程资源为课程思政整体设计提供了坚实的专业基础。
2.优秀的教师队伍是课程思政改革的主导力量
本课程的教师团队由5名专业课教师和1名思政指导老师组成,这规避了“外行谈内行”的困境,由专业教师系统的列出课程知识点和思政点后,思政教师再对思政点加以修改、串联,形成一套完整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资料。
3.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为课程思政改革提供制度保障
学校建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校领导牵头的课程思政指导小组,大力支持学校二级学院一线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科学制定推进课程思政改革的系列文件、通知,建立一定的激励制度。校领导、行政部门领导、二级学院领导带头开发、实践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鼓励年轻教师、带领一线老教师一同投身课程思政开发,形成一股强大的“课程思政风”。
三、企业财务会计(上)课程思政体系构建的思路和方法
(一)构建思路
1.国家层面制定指引纲要
教育部印发《纲要》中明确了课程思政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提出了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宪法法治、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五个方面建设课程思政内容。针对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践类课程等三类课程,《纲要》就如何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给出明确指引;相关会计专业课程,《纲要》提出要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2.学校层面坚持课程思政顶层设计
首先,成立课程思政领导小组。其次,制定课程思政工作制度。细化推进课程思政工作任务,明确任务清单及责任主体,保障课程思政有序推进。第三,完善校、院两级沟通机制。学校各部门整合资源,搭建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沟通平台。第四,二级学院落实课程思政任务,修订专业课程标准,在各专业课程标准中体现思政目标。
3.教师层面落实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3.1深挖课程思政教学资源
根据纲要精神,课程的80%是专业课程,学生学习时间的80%用于专业学习。教师在掌握专业课程全部内容的基础上,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挖掘课程内容中隐藏的思政点,嵌入课程教学过程。所有的思政元素可以通过案例、图片、短视频等方式展现给学生,形成一条思政线,占整个教学时长不超过20%。教师对每条思政线进行升华,使学生有共鸣。
3.2完善全套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企业财务会计(上)》课程思政建设需要重整教学资源,在原有任务型课程基础上,挖掘隐性思政元素,重新设计每个任务的教案。教案设计从课前预习、课中实施、课后拓展、评价与反思四个方面展开,其中课中实施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设计不同的教学环节,以学生为中心,在符合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更好的吸收专业知识、提升综合素养。
3.3实施一轮课程思政改革实践
课程思政改革不是流于形式的研究,最终要付诸实践教学。通过一轮课程实践,及时调整课程进度安排,根据学生反馈信息,调整思政内容,串联思政主题,升华思政核心要义,真正实现全过程育人。
(二)构建方法
1.“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同组一堂课
《企业财务会计(上)》课程思政改革采用“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同组一堂课教学模式,两类教师分工合作、取长补短、相互融合。当然授课过程中要求专业课教师不断学习思政理论、主动向思政课老师取经、探索课程思政的思政元素,更需要思政课教师帮助专业课老师串联思政元素线,打造完整的课程思政面。
2.提升第二、第三课堂育人模式
第二、第三课程是对专业课程思政的拓展与延伸,需要任课教师、团委、二级学院、学生处等多个途径共同开展。任课教师可以利用部分课程实践带领学生深入认识校园文化,使学生爱校、爱同学、爱老师、爱自己,通过讲解学校历史,使学生感受校风、校训;团委、学生处等部门应多开展“立德树人”主题相关的活动,鼓励学生多参加;二级学院学工、党委应定期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劳模进校园”等活动,宣传展示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和高素质劳动者的事迹和形象,培育和传承好工匠精神。
3.信息化教学手段辅助课程思政改革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时代的到来,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为课程思政改革插上了翅膀,思政元素借助信息化手段,通过图片、短视频、动画、思维导图等方式嵌入课程教学资源,润物细无声的启迪、影响着青年学生们的思想、精神、情怀。
四、企业财务会计(上)课程思政体系构建效果评价
1.学生三观端正,政治意识增强
企业财务会计(上)课程思政改革使学生在收获会计专业知识、实务操作能力的同时端正人生态度、完善价值认知、增强社会责任感。专业课程的思政改革培养了学生关注时事政治的良好习惯、激发了学生热爱专业和职业的热情。
2.教师政治素养和教学能力显著提升
“教育者先受教育”是“课程思政”的一大难点,突破这一难点,首先需要教师自身过硬的政治素养,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不断突破自我、持续进步。作为一名教师,应时刻修炼“三项基本功”。第一,做理想信念的传道者;第二,做业务理论的授业者;第三,做综合知识的解惑者。总之,教师研究课程思政使自身政治素养和教学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3.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随着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的推进,改变了传统只有思想政治课程负责讲授思政内容的短板,思政内容恰当融入专业课程,增强了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兴趣,拓宽了学生接触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这一系列的优势,最终形成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事实。
五、结论与启示
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快推荐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企业财务会计(上)》课程有其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该课程思政体系构建紧抓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通过两类教师同组一堂课、提升第二、第三课堂育人模式、信息化教学手段等方法进行教学改革,需要从国家、学校、教师三个层面分别提出有效的改革思路和措施。通过一轮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较好的课程思政改革效果。
根据习总书记的要求,课程思政要有亲和力、感染力、关联性和针对性。通过课程思政教师和学生最终都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工匠精神等深入骨髓、融入血液,这才是我国推进课程思政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教材编写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回归: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以“经济管理基础”课程为例[J].职教通讯,2017(36):17-21.
[2]章雁.关于本科“中级财务会计”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的思考[J].商业会计,2020(7):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