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科专业推进课程思政的对策建议
智慧商科综合实训中心 陈秀秀
一、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主要观点
1.商科专业推行课程思政的对策建议
商科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将人作为思政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反应以人为本的思想。通过心灵沟通、情感互动、知识启迪的方式来提高人的思政素养,开发学生的精神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新时期高素质人才、有利于教育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商科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同向性、互补性及互促性为商科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现三全育人提供可能,但商科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还要受到现实生活与现实物质条件的制约,因此除了建立以育人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体系,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商科思维体系之外,还需要做好教学方案、教学资源、教学方法这三个方面的工作,才能真正将商科专业课程思政工作落到实处。
2.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建构策略研究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对于学生来说品德端正才是最重要的。各大高校想让学生拥有良好的个人品德以及正确的三观,就必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但当下各高校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却是不理想的,各方面的因素都在限制和干扰着高校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基于此,我们需要协同育人机制的帮助,通过构建良好的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来实现思政教育的作用。协同育人,这是一项重大的责任,需要高校全体人员共同参与其中,才能构建一个完整、完善的高校思政育人体系。
二、研究成果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体现在两个方面:
1.研究视角的创新——基于商科专业学科背景的“课程思政”研究
目前“课程思政”的研究大多关注在某一个课程方面的教学改革实践,缺乏学科背景的体系性和理论性研究。本研究总结了商科“课程思政”的共性特点剖析商科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商科专业推行课程思政的意义与制约,在此基础上提出商科专业推行课程思政教育的要求与实践路径。基于商科专业学科背景的“课程思政”研究是“课程思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商科以金融、会计、管理、经济学四大专业为代表,主要研究物质世界与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规律,它所解决的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内在秩序问题,它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内容,为自然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它天然具备着启迪思想、统一思想和解放思想的功能,以其人文底蕴熏陶学生的精神、感召规范学生的行为。商科专业的独特学科背景,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无需拘泥于学科的单向性,要充分引入人文情怀和思考,将课程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有机的整合。
2.研究观点的创新——商科专业推行课程思政教育整体架构
在顶层设计上,课程思政的价值功能需要依托课程体系的合力构建,课程思政的整体目标应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的有效策略是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建立注重实效的考核制度;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和专业课教师队伍的有机结合;建立教学与学工之间的协同育人机制。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目标追求表现为三个层次:
第一,从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上说,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从教育教学的直接目的来说,是要通过课堂和课程这个主渠道,探索和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多种途径与方式,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第三,从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来说,是要形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效应。最终要达到的总目标,就是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培养时代新人。
具体实施上,由于商科专业推行课程思政教育受到现实生活与现实物质条件的制约,所以推进商科专业课程思政教育需做到如下要求:
(1)建立以育人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体;
(2)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
(3)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商科思维体系。
在课程思政理念的指导下,推行商科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工作实践路径为:
(1)融通思想政治教育,制定商科专业独特课程思政教学方案;
(2)挖掘理论实践资源,整合各类教学资源;
(3)跟进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三、课题研究成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课程思政研究符合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要求,体现了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职院校商科课程思政的有效开展,能够为商科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利于挖掘商科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当前学术界从“课程思政”形成的背景、概念、价值、建设路径等多方面展开研究,形成了大量研究成果。对某个课程的“课程思政”实践教学也很多,但以商科为背景的课程思政整体实践研究较少,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和教育学等相关学科基础理论,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也为其他学科系统性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