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专项课题——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理性审视

发布者:彭敢发布时间:2020-12-23浏览次数:10

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理性审视

会计学院  邱 娟

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主要观点

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是指专业课教师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的能力。它的发挥受到教师本人的知识储备、政治素养、育人理念、人格品质等因素的影响。本课题重点分析了课程思政对专业课教师能力的要求,包括准确把握政治方向、深厚的家国情怀、创新教学方法的能力、拓宽教育视野的能力、严格自律的能力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通过对江苏省高校进行实证调研,以影响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因素为出发点,采用网络问卷调查法,分别对高校专业课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设计,共发放问卷237份,其中有效问卷230份,有效率97%。其中对专业课教师调查问卷为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育功能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0份,收回48份;对学生的调查问卷为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情况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87份,收回182份。

调研发现影响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因素主要有:1.政治素养待提升。在高校,仍有部分专业课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与思想政治素质不相匹配。2.教育视野待拓宽。专业教师教育视野的宽广度直接影响其传授知识面的宽度,决定其灵活运用思政点教学的能力。3.育人理念待加强。部分专业课教师对自身职责认识不明确,对立德树人认识不足,未认识到自己对大学生的示范引领作用,失去了潜移默化的方式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契机。4.对课程思政的时间投入较为欠缺。专业课教师由于科研或能力方面不足,在课程思政方面投入的时间较为欠缺,对课程思政点讲解不够深入。5.对专业课程中的思政资源挖掘程度不足。在专业课课堂教学中,无论是对大学生存在的现实思想状况的剖析、对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的讲解,还是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背负历史使命,都未能有半数的专业课教师做到最好的状态,专业课课堂缺少丰富的育人素材成为当前实施课程思政的一大障碍。

建议:从宏观方面健全考评激励制度、构建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的联动育人机制提升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效果。从对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的德育方面考核来看,专业课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从对专业课教师教学业绩考核方面来看,应采取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制度,注重过程性考核,注重课堂内外对学生理想信念、道德规范和价值观的教育。从对专业课教师的师德师风方面考核来看,加强对师德师风的过程性评估。并搭建各类教师交流平台、加强对专业课教师的培训,构建联动育人机制。

从中观层面来看,培育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素质、强化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教育角色定位提升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高校要培育专业课教师坚定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扎实的思想政治业务素质。专业课教师正确认知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角色和职责使命,坚定自身思想政治教育角色信念。

从微观层面来看,通过提升专业课教师综合使用教学设施技术的能力、提升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艺术水平、并深挖课程中思政元素来提升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

研究成果的创新点

第一论文选题的创新,本文的写作是根据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讲话为背景而选题,此前大部分研究者注重探讨思政理论课的育人性,忽视专业课教师在高校立德树人过程中地位和作用。因此笔者在选题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第二观点的创新,学术界关于如何使专业教师更好地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发挥自身价值,对策研究大多是针对专业课教师本身而言。而本文在对策中提出了学者较少关注与研究的一些对策。

课题研究成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社会效益

第一,有利于充实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理论宝库。人文社科类的专业课中饱含着博大精深的关于道德伦理、美学艺术、辩证思维的内容;自然科学类的专业课中蕴含着浩如烟海的关于科技伦理、社会责任和家国情怀的内容,二者都是充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宝库的重要贡献者。

第二,有利于丰富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方法论与途径研宄。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与以学科思政、课程思政、网络思政、文化思政以及日常思政为主要内容的五位一体大思政格局相衔接,能够不断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从而为高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和途径研究提供新的切入点。

第三,有利于深化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维度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形式,适用认知——解释层面、价值一一信仰层面和目标一一策略层面的三维动态结构。专业课教师积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不断开展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实践,可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维度研究提供更多的实证依据。

(二)经济效益

第一,有利于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上说,无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还是专业课教师,在教育教学环节中,高校教师都必须注重发挥知识传授价值引领的双重作用,按照全面系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担负起培养时代新人的重任。

第二,有利于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机制,发挥教育合力。积极构建教育共同体、学术共同体,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机制,更好发挥教育合力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作用不喻自明。

第三,有利于引导学生自由而全面地发展。专业课教师通过专业课教学、学术讲座、社会实践活动、日常交流等途径向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能够助力学生积淀人文底蕴,培育科学精祌,明确人生价值,坚定理想信念以实现学生自由而全面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