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改项目——市场营销
经济管理学院 吴波虹 洪邵青
一、项目实施情况
《市场营销》课程思政改革项目于本学期对2020级市场营销班级进行实施试点,全班人数59人,课程授课中全过程全方位融入思政元素,目前已经顺利进入项目七的教学进度,学生参与完成了与营销相关的涉及思政方面的社会热点事件的讨论和思考,气氛较热烈,融入思政元素后的课程学习联系了更多的真实工作情景,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效果明显。
二、市场营销课程思政融合措施
(一)思政元素设计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
“市场营销学”课程很多教学内容可以融入思政元素。为此,教师熟悉教材内容基础上,挖掘有关联的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避免“为了思政而思政”,引起学生的反感。比如,讲解“广告信息发布媒介”的微信朋友圈时引入“不信谣、不传谣,不在朋友圈发布负能量信息”等思政元素,使得思政元素渗入教学“润物细无声”; 而且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通过案例讲解、课堂讨论、模拟演练、情景再现等多元化讲授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加强课程的亲和力、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思政元素真正深入教学,培养出德才兼备的营销人才。
(二)紧跟时代潮流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当代大学生喜欢玩手机,教师课程挖掘思政元素时要紧跟时代潮流,在思政元素中引入网络段子、搞笑视频、网络语言等内容,拉近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之间的距离。比如流行音乐“卡路里”可以引出00 后的生活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购买决策影响,学生合着音乐歌唱可以激发表达和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顺便引出“少熬夜、适度游戏”等健康的生活理念,提高学生对思政内容的接受度。
(三)考核中增加课程思政内容
“市场营销学”课程的传统考核方式注重测试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应用程度,忽略“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内容的考核,笔者认为这两项内容应该纳入考核评价体系,考核形式包括课堂提问、讨论、课程论文、案例分析或卷面考试,多维度、全方位考查学生的价值观和职业素养。
三、课程实践效果
(一)学生的营销伦理意识更强了,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完成了紧跟社会热点的很多思政话题的思考和作业,深刻理解营销人才不只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还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并遵从道德行为规范,在从业过程中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
(二)形成“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完整教学资料:
①具有思政教学目标的课程教学标准;
②形成思政教学深度的课程教学设计(含课件);
③蕴含思政教学内容的课程考核评价(改革典型案例及体现成效材料);
(三)完成“课程思政”教学研究论文2篇,其中1篇《高职校“市场营销”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实现途径》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紧密相关;另一篇《协同治理视域下淮安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策略研究报告》来源于淮安市社科类研究课题研究项目,两篇论文均获得三位专家的好评。
四、推广应用情况
市场营销课程思政实施设计完善,资料丰富完整,可以用来进一步完善和推广使用,在下个学期的教学中可以全面铺开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