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改项目——智慧商科综合实训
智慧商科综合实训中心 陈秀秀 刘 燕
2020年5月自该项目立项以来,课题组成员按照结项要求,完成了如下课程思政改革成果:
1.制定了具有思政教学目标的《智慧商科综合实训》新课程标准
通过在课堂中分析探讨智慧商科综合实训过程中蕴含的对价值观、素质教育、人才品质培养的要求,结合思政理论和教育方法,制定了具有思政教学目标的《智慧商科综合实训》新课程标准。
2.完成了具有思政教学深度的课程教学设计
根据制定出的新课程标准,重新制作了具有思政教学深度的课程教学课件与教案。
3.改革典型案例——“制造业原材料采购”
教学策略:本课程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行业工作规范为指导,开展以学生为主体,融辅理论—主实践—技能—考证为一体的任务导向式教学,在每一个工作环节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点。
教学内容:依托新道VBSE实训平台,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形式,进行跨岗位、全流程的跨专业职业技能的实践操作,学生会分别担任财务、人资、营销、生产、仓库等岗位,其工作内容、工作界面与工作方式都与实际的工作岗位内容相接轨。另一方面,依托新道ARE虚拟仿真平台,通过AR和感知技术构建“虚拟实景企业”,将企业的业务流程放置于真实企业整体运营过程之中,帮助学生理清企业日常运营背后的业务脉络。
教学模式:基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背景下,智慧商科综合实训采用德育融入的理实一体项目式教学模式,以理论知识教学为明线,以实践技能培养为暗线,双线交替的学习,将课程思政教育点嵌入式融入到明暗两条主线中,在解决重难点的同时实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以固定手工中的“制造业原材料采购”任务为例运用德育融入的理实一体项目式教学模式。选取真实企业的典型的案例为载体,课前通过超星泛雅平台发布制造业采购闭环讲解案例,让学生对制造业采购流程有一定的直观了解,课中通过ARE实训平台中的采购案例,让学生感受采购的流程、业务单据,解决了商科实训不具有具象化的困难,学生可以通过ARE魔卡模拟企业进行采购入库,教师通过VBSE教学平台发放制造业采购任务,学生以任务为导向,完成采购闭环的所有任务。教师针对采购闭环中的重点知识进行讲解,打通学生实训中遇到的困囿。学生根据已经完成的任务进行采购闭环流程演绎。课后,教师通过超星泛雅平台发放制造业采购业务测试题目,从牛刀小试第一关到牛刀小试第四关,测试内容涉及到采购规则、采购流程、采购中的单据填写等,学生通过测试进一步夯实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也能作为我们进行诊断性评价提供一个依据,为自主经营阶段教师的指导提供方向。
每一个活动的设计都坚持“三个中心”,学生中心、问题中心与任务中心这样的一种SSCE的模式,老师提出、发放某个问题、任务等、学生围绕设置进行个人学习,小组讨论;学生在内容成果展示强化中使知识的学习和建构更加深入,老师对学生建构进行讲解、评价和考核,确保解决问题。这个模式在教学中会呈现出五大类型的学习活动,问题讨论、技能演练、案例分析、成果展示、项目竞争。
在授课开始时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聚焦任务寻求共识,以任务为导向,由教师在系统中发放制造业原材料采购任务,学生基于ARE模拟运营、通过VBSE平台进行采购实操进行共同学习,建构采购闭环流转结构图,最后教师评价各小组的采购流程结构图与超星平台中的游戏过关测试。由于原材料采购活动是买卖双方的共同的意思表示,业务涉及到的岗位需要在合同约定时间进行收发货、收付款结算,涉及到职业素养方面的思政教育,以实训中真实发生的违约、欺诈等行为为案例进行诚信教育与法治意识教育,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的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定上,高仿真的情境教学法拉近了理论与实际的距离,学生分组通过合作学习法能够极大的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教学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利用了多媒体、新道VBSE实训软件、ARE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先天特质沙盘、微信公众号、超星泛雅学习平台等多种教学手段,来使得课堂的教学组织更具有灵活性。
教学考核:《智慧商科综合实训》主要采用过程性的考核评价,量化考核评价指标,建立起多维度、教师考核与学生互评相结合,团队考核与个人考核相结合的多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实验考核评价体系,实现透过经营绩效看团队协作能力的目的。
4.形成了两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论文
课题立项后,课题组按照项目要求公开发表了《商科专业推行课程思政的对策建议》、《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建构策略研究》两篇研究论文,分别将于2020年12月与2021年1月刊发。
5.思政融合措施
(1)打造专业课融合思政教育模式
基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背景,课题组成员共同商讨专业课学术与思政课政治方面的结合点,思政课教师深入专业课课堂了解课堂环节与教学内容,强调思政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发挥专业课育人功能。
经过商讨,智慧商科综合实训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将采用“德育融入的理实一体项目式教学模式”。该模式以理论知识教学为明线,以实践技能培养为暗线,双线交替的学习,将课程思政教育点嵌入式融入到明暗两条主线中,在解决重难点的同时实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思政教学目标。
(2)挖掘专业课思政教育素质点
专业课蕴含丰富的育人资源,课题组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共同剖析课程,着力探索了智慧商科综合实训课程思政课程标准,明确了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这将有力的提高课程思政教育质量落地。
基于智慧商科综合实训过程、内容特点,经过课题组成员详细剖析,挖掘出责任担当、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三个层面的思政素质教育点。
责任担当层面:以职为志,培养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职业规划中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与实现中国梦相结合;企业文化建立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如何做人层面:通过性格认知,让学生理解性格无好坏,要通过性格认知了解自己、识别他人;在业绩评价环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成功和失败;在业务操作中去端正工作态度、维护行业精神。
如何做事层面:通过财务核算环节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品格和法治意识;战略计划制定环节中鼓励学生勇于开拓创新的进取心;规章制度建立环节中让学生拥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规则意识。
(3)完善思政教育融合效果考核方案
通过学习效果评价能够提供学生学习情况、明确课程重难点,评价思政教学效果,推动思政教学改革进程。智慧商科综合实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过程中,采取了多种适合的评价方法,经过探索与实践,我们的评价内容从以知识获得为主的评价逐渐融入情感态度的改善评价,使学生智育发展过程成为德育成长过程,评价主体从教师为主体的方式转变为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同时采用问卷的形式衡量学生思政素养方面的学习效果,全方位客观的展现了学生的整体面貌。
6.实践与教学效果
通过对受训的548名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出现词频排名前五的分别是:团队(108次)、公司/企业(60次)、合作(31次)、工作(24次)、自主经营(16次)。说明学生在本课程中对团队意识、团队合作方面的素质有很深的感知,通过调研,我们也可以看出学生要求掌控课堂的欲望很高,学生在合作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去提高自身能力、提升思政素养。两周的实训,让学生体验到真实的商业社会环境中的工作场景,实训中发生的真实情景就成为了学生身边的思政教育案例,学生的兴趣与思政素养得到很大提升,教育效果显著。
2017年12月,《“全仿真、全流程、全覆盖”商科多专业综合实训体系创新与实践》项目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7年新华日报、江苏教育电视台先后对智慧商科多专业综合实训做了全方位的报道。2019年依托该课程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创新项目荣获校一等奖。
7.反思与总结
智慧商科综合实训课程是一门校企合作共建课程,课程的教学内容引入真实的商业社会案例,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背景下采用了德育融入的理实一体项目式教学模式,着重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政素养。但在实践探索过程中,我们发现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还存在一些问题:
(1)各专业思政素质点还需进一步挖掘
本课程是个跨专业综合实训,不同专业的约300学生共同参与,课程思政案例主要来源于课堂,随机性较强,针对于各专业特点而萃取的思政元素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做到实训中每个专业都可以有系列的课程思政教育元素与之匹配,做到思政素质点与专业课学术点无缝链接。
(2)专业课教师思政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过程中,思政素质点的挖掘方面,含思政素养的课程标准制定方面,思政教学活动的组织方面等都需要思政课教师的全程指导,但思政课教师无法参与到每一堂课,无法与专业课教师共同面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突发“事件”,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政素养,提升自己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
(3)思政素养方面教学评价还需进一步量化
智慧商科综合实训课程思政教学采用了多维度、多主体的课程评价,思政素养方面考核主要采用问卷形式进行,基本上全方位客观的展现了学生的整体面貌。在思政素养教学中,思政案例均来源于课堂,学生对此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思政活动后,学生在意识层面到底掌握多少,思政素养方面教学效果到底该如何科学的量化考核都还有待探索。